跟着“聪明钱”走,靠谱吗?
小巴发现,不少喜欢盯盘的人,还挺迷一个指标——北向资金。
把它作为投资“风向标”,看看资金流入流出,然后判断大盘走势。
这个词经常也在新闻报道那里刷存在感,或者被媒体作为投资资讯,推给大家。
这个北向资金到底是啥?
可不可信呢?
首先搞清楚这个“北向”是啥意思。
咱们隐约调动起脑海里的中国地图,知道大陆在北,香港在南。
北向,也有些人叫“北上”,就是从南往北走,所以北向资金,代表的是从香港股市,流到大陆买股票的资金。
同理,从大陆内地流到香港买股票的资金,就叫南向,或者南下资金。
那为什么会有北向资金呢?
咱们知道,外资要直接流入大陆比较麻烦,但外资可以买港股。
所以,外资就可以通过香港股市,再从沪股通和深股通流入A股,就方便很多了,所以北向资金一般也被咱们称为——外资。
在哪里看北向资金的流向呢?
打开东方财富网,在首页行情数据的“沪深港通”一栏,点击任意一项“资金流入”。
都能看到当日北向资金的具体情况。
北向资金,被大家称为“聪明钱”。
一个是因为北向资金大多是机构投资者。
比如摩根大通、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、花旗、汇丰等等。
另外一个,就是北向资金的择股择时操作,还是挺不错的,所以盈利情况在历史上优于大盘。
北向资金一般投资行业龙头股,而且投资风格一直是偏向于金融、消费这一类长期稳健的板块。
像贵州茅台、格力电器、中国平安这样的龙头股,都是北向资金喜欢配置的股票。
不过这两年来,也开始追科技和生物医药之类的热点。
这时候有些小伙伴就想了,既然北向资金那么聪明,那我跟着它的买卖,抄作业行不行呢?
首先,北向资金本身的成分还是比较复杂。
里面会混入一些经过乔装打扮,从内地跑到香港,再回到内地的资金。
其次,北向资金近来是频繁的进进出出,你跟着人家屁股进去的话,可能肉还没吃到,就先被割了。
比如小巴的朋友,上个月跟着北向资金买格力电器,当天大涨,她没有卖出,第二天又跌了,就被套了。
而且这样短线跟着北向资金买入卖出,也很容易养成追涨杀跌的不良习惯。
如果要参考的话,就把时间拉长,看看它整体的趋势。
比如,虽然单日来看进进出出,但这几年北向资金整体是在增持A股的。
又或者,将其买入流出作为对市场短期的一个影响参考。
目前北向资金的市值,占到A股流通市值3.3%左右,虽然不会对A股的走向起决定性作用。
但当北向资金大规模加仓,或者大规模减仓的时候,还是会对市场产生一些影响,包括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。
所以,北向资金的流向只能作为参考,更重要的还是得有自己的投资计划。
说到这里
小巴还想聊一下
大家对于机构资金的“迷信”问题
就拿基金投资中的机构资金来说。
基金的投资者,我们一般分为三种:机构投资者,个人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内部的投资者。
在基金的半年报和年报中,会公布基金的持有人结构。
当然,大家也不必特地去翻半年报和年报,天天基金网上也有更直观的呈现方式。
点开相应基金,在基金档案那一栏的“持有人结构”就可以看到。
不仅能看当期的持有人结构,还能对比历年的变动情况。
有些人很喜欢机构投资者占比高的基金,认为机构比普通投资者更具备投资眼光,被他们看好的基金应该是好基。
如果内部持有者占比也大,就更好了,觉得这样的基金,既有内部人士的认可,也被机构投资者看好,应该不会差。
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,但也不是永远适用。
机构持有份额很高的基金,一旦发生大额赎回,基金规模就会一下子大幅缩水。
如果机构赎回之后,基金规模太小,在5000万以下,就有可能触发清盘条件,相当于强制赎回基金,打乱大家的投资计划。
如果你在定投的话,清盘尤为可怕。
因为定投强调的是不轻易止损,越跌越买,多次买入来拉低成本,市场下行反倒是定投买入资产的好时机。
但在市场下行中,定投的账户容易出现浮亏,如果因为清盘,定投计划被迫终止,浮亏就变成了真实的亏损。
所以,如果一只基金在剔除机构持有的份额之后,剩下的基金规模很小,我们反而要远离这只基金。
也有很多基金的机构占比高,且没有清盘风险,这样的基金就能买吗?
对于指数基金来说,最重要的是跟踪指数的能力,基金跟踪误差小就是好的指数基金,机构看不看好这只基金没那么重要。
至于主动型基金,被机构投资自然也是一种认可,但也要结合基金的过往业绩来选择,还要看看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适不适合你,这很关键,我们在之前带大家读基金报告的文章里,就强调过。
抄作业不是盲抄的,起码背后原理得搞懂啊。
加上星标
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~
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200824
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
转载请注明:
文章来源:理财巴士
微信公众号:LicaiBUS
点击“阅读全文”查看文章目录
觉得有收获就点亮星星,
或点个赞给小巴鼓励吧